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欧派看图网>娱乐八卦>娱乐 > 这才是顶流!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登顶热一,铭记历史致敬航天英雄

这才是顶流!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登顶热一,铭记历史致敬航天英雄

查看:992 / 更新:2022-02-10 15:52

点开热搜,这大概就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吧。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

装载神舟十二号的火箭发射升空,

一支穿云箭,白虹贯日,欲与天公试比高,

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几组对比,很难不感叹▼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


2021年,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

是中国迈入“空间站”时代的关键环节。


2003年,杨利伟走向神舟五号的那一刻,

航天史上已经有22名宇航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神色严肃,一步步踏入未知的世界,

浩瀚宇宙第一次迎来中国人的身影。


2021年,神舟十二号,

三位航天员飞行前神色轻松,

经验丰富的两位前辈带上一位新人,

发现摄像头后,开心挥手比耶。


2008年,神舟七号,三天时间,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2021年,神舟十二号,预计在轨驻留3个月,

这次的目标是建立“太空中的母港”。



不断探索,奋力前进,真应了那句话: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对于非航空爱好者来说,

你可能不清楚“长征”、“神舟”“天宫”分别代表着什么,

但一定会知道第一位踏上太空的中国人叫杨利伟。

宇航员是大部分普通人认识“航天”的第一步,

这次阵容也巧了,像是中国航天史的小小缩影。


聂海胜▼

中国首批航天飞行员之一,

当年与杨利伟一起进入最后三人的选拔,

杨利伟在多项测试指标里排名第一,

他遗憾错过,但也说了:

以后一定还有很多机会。


好在,努力不会背叛任何人,

先后参加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

聂海胜成了第一个在太空过生日的中国航天员,

在静谧无垠的宇宙中,听着女儿为自己唱生日歌。


第三次出征太空,并担任指令长,

都说航天员需要超越人类生理的极限,

聂海胜已经57岁,也说到做到:

永远保持着最佳的状态,

迎接挑战,续写传奇。


刘伯明▼

08年参加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

想要再次重返太空,而这一等就是13年。


这种拼劲和坚持,大概与生俱来,

自幼家庭条件困难,

小学老师经常帮他买作业本,

他都懂,高中时返送了一支钢笔,

为了减轻经济负担,

不得不短暂辍学,去砖厂做工。


别说为了备战飞行任务,一年多没能回家,

这十三年也是在热切期盼、脚踏实地中度过的。


汤洪波▼

首次飞天圆梦的“46岁新人”。

前面十年,他是空军飞行员,

享受翱翔蓝天的乐趣。


中间十年,经过层层选拔,

从飞行员成为“再也没有飞”的航天员,

从零开始,无论任何训练都咬牙坚持,

唯独没有预料,足足准备了11年。


或许,也是了解孩子的个中苦楚,

妈妈才会在飞船圆满升空后激动地站起来高呼吧?


未来十年,终于可以厚积薄发,

这一次坐骑是火箭,驾驶着为空间站做贡献,

希望他能像自己的寄语那样,

不负梦想,不负重托,不负时代。


飞行乘组之外,还有“备份”航天员: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都是熟悉的名字,

想讲讲王亚平▼

中国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女飞行员,

也是13年在太空完成授课的首位“中国教师”。


小编独家福利!关注本站 ,快关注起来吧!

而第一位女航天员叫刘洋▼

23岁就遇到了“信鸽撞机事件”,

在飞机离地10米左右,传来“砰”的一声,

一股鲜血喷到挡风玻璃,机舱里充满了焦糊味,

她凭借直觉判断,镇定安全着陆,与死神擦肩而过…

父母毫不知情,直到新闻曝光。


为何要一并提起两位姐姐?

因为她们都克服了加倍的“难题”。

王亚平的父母都是本分的农民,

刘洋家道中落,爸爸摆摊修车供她读书,

两人先后成为飞行员,又遇到了合适的机会:

09年,中国第一次招收女性航天员。

通过严格的体检后,

两三年里,她们学了别人十几年都要学的内容,

这才先后在12、13年完成了太空梦。


与性别无关,女航天员一样优秀,

有机会就往前冲,这也是姐姐的榜样力量。

……

至于这群航天员的日常,

说是“挑战”还有点轻描淡写,

这种训练几乎超越人类生理的极限▼

能文,要完成1600课时的基础理论,

杨利伟当年就没在十二点前睡过觉,



之所以从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

也是需要在高空极度复杂的条件下,

做出正确处置的能力。


能武,体能训练只是基础,


失重实验,看着就晕,


被动跳伞,一天跳八次,


风险训练,模拟脱身情况的竖直坠落,


模拟冲击,普通人下坠重力的15倍,


模拟出舱,穿着厚重宇航服在狭小空间里翻身,


以及小编没有写到的,

考虑到一切可能和风险的项目…

八大类,百余个科目,数千个训练单元,

涉及到医学、心理、教育、工程技术和体育。


拼命排除掉任何一点“意料之外”,

还需要问原因吗?

不止是宇航员训练,

这项事业复杂到了毫厘必争的精度,

成功是差一点点的失败,

失败是差一点点的成功。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橘有个潜意识▼

中国航天事业一路顺风顺水,

十几年前的探月计划都只有咱们实现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失败从来没有少过,

一次,


一次,


又一次,


这么多次爆炸之后,


难以想象科研人员该有多心碎…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只因为太多技术都被国外封锁,

从无到有,艰难起步,

靠的是这么多次失败经验的积累,


是无数工作人员没有退路的拼搏,


是当年不得不借用飞机的高速下坠,

以此争取40多秒的失重状态给航天员训练。


越了解背后的故事,

越能理解参与者们对未知的忐忑,

(杨利伟首飞之前)



与成功后的泪水…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落泪)


沉默,流泪,五味杂陈…

这一刻还能说什么呢?

铭记历史,致敬航天英雄,

愿一切顺利,等你们平安归来。

最后一句

又开始感叹“中国式浪漫”——

载人空间站叫“天宫”

载人航天飞船叫“神舟”

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

太阳监测计划叫“夸父计划”

月球车叫“玉兔”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叫“墨子号”

小编独家福利!关注本站 ,快关注起来吧!

上一篇:

《鱿鱼游戏》观看人次突破1亿 成Netflix成绩最好作品

下一篇:

她用21年捧红的丈夫,却被香港女星三个月抢走,今43岁和儿子相依为命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