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欧派看图网>社会新闻 >百科 > 30年后,80后的社会角色或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30年后,80后的社会角色或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查看:642 / 更新:2022-04-10 00:15

知乎问题:

有这几个方面的思考:离职或失业后的待遇,是否会有升职瓶颈,80后在50岁时,是否会成为中产阶级,其未来的职业轨迹是稳定且富有安全感的吗。这个题目比较泛,不必讲年收入较高的特例,仅泛指大多数现役的青年职人。今天下班挤在电梯里,身边是汹涌的白领大军,不禁有所想,问的不专业,海涵。

30年后,80后的社会角色或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

感谢大家的回答,总体来看,悲观的多,乐观的少。

我在细化一点,就简单来说,我们现在大多数所从事的工作,会安稳的坚持下去吗,目前我接触过的民营企业,很少有15年以上的。

那么是否意味着将来还会出现不断的跳槽。

那么我们的收入会不会在这种变动中,有所突破,因为我们了解到,一个企业进入管理层的永远是少数,剩下的人,30年时光过去,我们所能达到的薪资阶级,会有很大的改善吗。

我们会不会卡在目前这个阶层,甚至下滑。

知乎用户:苏安

30年后,80后的社会角色或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很大,先分开来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社会现状。

1、社会阶层固化

在一定的社会时期内(这个时间往往还比较长),社会资源是固定的。现在的社会资源基本在一些60后,70后及部分80后手中。很难再回到普通民众手里。有多少人飞黄腾达,就有多少人无以为家;有多少人日夜笙歌,就有多少人露宿街头。

2、上升渠道基本被堵了

也许你在外面累了,想回家安稳点,但是你回你们县城去考个公务员、考个老师当当。你会发现,没有一定的渠道人脉,有时候就算你能力强,你也不见得能进得去这些事业单位。

更悲哀的是,如果你不足够努力,你还会下滑。你一年不上班试试,就你那点钱,保证活不下去。

3、新生行业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

也许像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一样,未来会有新生的行业。但是现在通讯如此发达,出来一个新的东西,一下子所有人都会知道。跟风模仿者何其多。就算你抢得先机,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作为支持,你很难做大做强。然后眼睁睁的看别人把它做起来。

4、靠劳动收入,永远会处于一个收略大于支的状态(排除不善理财乱花钱的)。

所以,或许到了四五十岁,你我依然还是这个城市里来来去去的一个普通人。

可能上面说的,给大家传递负能量了,可我只是说出了现在的社会现实。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平淡无奇,没有曲折妖娆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经历,但我不妨说给各位听听,一起共勉。

30年后,80后的社会角色或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2012年夏天毕业,在上海,一个UI设计师。

我刚毕业的时候,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做前端静态页面,连前端工程师都算不上。月薪3.5K,刚好温饱。这期间,我想提升自己,但是不管怎么努力,JQ、JS、PHP等这些真正涉及到前端的东西怎么学也学不好。我想,在我付出很多努力的情况下,我都不能有所提升,我或许真的不是写代码的料。在后来,我慢慢的发现自己对设计很感兴趣,而且略有天赋,于是开始自学设计。身边的小伙伴打dota的时候我在学设计;他们出去旅游的时候我在学设计,他们周末逛街的时候我还在学设计。我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不断的练习,并提高自己的眼界。那年秋天即将冬天,我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设计这个工作的时候,我离职了。

作为一个写的一手兼容性很好的页面的设计师,很快的我找到了第二家公司。月薪6K。我开始专心做设计了,不过我只是想把这家公司当作跳板,我需要实际的项目来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但同时,我也在继续关注前端相关的知识。在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居然也能慢慢的写一些网页效果了。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或许能到更好的公司试试。于是,那年夏天即将过去的时候,我再一次离职了。

很快的找到了第三家公司,就是现在的公司,月薪1W不到。部门经理以前是猎豹前端组的负责人,开发者组长跟产品经理来自新浪,营销策划组的组长来自阿里。而我的设计总监曾经是网易云笔记的负责人。这些人都很牛逼是不是,如果不是我不断的提高自己,而是日复一日的混日子,也许我一辈子也没法跟这样的人站在一起共事,一起愉快的玩耍是不是。在部门里,我只是一个做UI设计的,默默无闻不起眼但我知道我对于他们同样也很重要。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接触过APP设计。因为现在项目的需要,我花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去了解安卓和IOS的设计语言和规范。而我的设计总监把这个安卓版的设计交给我。这是对我的信任和肯定,我知道这同样是我努力得来的。若我止步不前,不去学习APP的设计,总监不可能把整个安卓版的设计交给我来做。

从在学校里学习开发,到刚出来的时候做前端,再到现在做UI设计,我一步步的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我自己的价值也在慢慢的实现着。

作为一个毕业不到两年的人来说,我对目前的自己还算满意。而且我觉得我的工资在同批次的人当中,也算看得过去的。而我更清楚的是,我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即使二三十年后的日子只是今天重复昨天,我也能活出不同的精彩。

虽然我也一个人每天挤着地铁,来去匆匆,偶尔加班,周末一个人看电影,过着再也普通不过的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痕迹轻到一阵风就可以抹去。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在那些飞奔而来的日子里,藏着精彩和等待,会在未来的某些日子里,不时的跳出来给我惊喜。

我的事情讲完了,很普通是不是。普通到你看完就可以忘了。而与这个故事有关的或许只有那些看似与你们无关的故事了。但这就是每一个普通人最真真切切的生活。

社会纵然已经如此,我们更不能自暴自弃。人可以没高度,但不能没厚度。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可以慢慢来,一点一点进步。等到我们四十岁五十岁,纵然我们还是一个普通人,但我们必然会成为一个有厚度的人。到那个时候我们会有车有房,丈夫顾家,妻子贤惠,儿女孝顺。

一个人发的光或许照不亮全世界,但是只要能照亮身边的人就足够了。我们用尽所有力气,也不过为了做好一个人群中发光的普通人。

经历尚浅,阅历不足,惶恐答之。

以上。

知乎用户:苏莉安

30年后,80后的社会角色或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现在是2014年,不过我想先从30年前说起,也就是1984年的时候。

那时候几乎没什么“职场人”可言,有的只是公务员、国企工人、事业单位职工、当然,最多的是仍然被拴在土地上的9亿农民。

1984年时,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会想到接下来30年间发生的这些事情:

两年后,第一家国有企业破产;

五年后,一场动乱影响了此后二十多年的国内政治格局;

八年后,邓小平南巡导致改革开放的又一轮高速前进,几十万公务员下海,民营资本开始壮大;

十四年后,东南亚经济危机后,国内经济开始快速转型,国企改制、教改、医改、税改逐步影响着生活的每个方面;

十七年后,911事件给了中国十年宝贵的发展时间,这十年里,垄断国企、出口产业、制造业、能源、通信行业等以惊人的速度狂飙,一举把国家拉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二十八年后,城市化进程已经达到50%,被急速推升的不仅仅是房价,还有就业岗位的数量,以及带来的观念冲突、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埋下无数隐患。

三十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年轻人已经在退休边缘,尚且年轻的我们在想象下一个三十年。

过去的三十年里,很多事情、很多职业、很多观念都彻底地变了:

公务员起初是铁饭碗,而后被鄙视为不上进不赚钱,仅仅过了十来年又变回了抢破头的金饭碗。

做小生意曾被视为不务正业,后来一个个穿金戴银地发了大财,但时过境迁,纯民营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傍政府才有甜头成了共识。

老人越来越多、生育率正在走低,出口行业的老板们焦虑地盯着人民币汇率,年轻人还在继续流向大城市,不在乎这里的空气和交通有多难熬……

不是我不愿设想将来,而是三十年足够把一个行业从巅峰到谷底用力抛个两三次;或者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经过短暂辉煌之后再无后继。

过去三十年里,曾有无数人在剧变中被成批地抛下,如90年代的下岗工人、08年后东南沿海的加工企业、一身伤病回家养老的农民工、08年后才开始炒股的股民……

也成就了不少抓住机会的精明人,比如改革初期的倒爷、互联网泡沫时的大忽悠、做政府项目发家的小老板、几年前个个月入过万的北京房产中介销售、一上市能分到几百万的互联网公司前台……

30年后,80后的社会角色或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忽然想起几年前房屋70年产权问题正热时,亲耳听到有位买房的中年人很豪气地说出这几句话:

“谁管它70年后的事?70年前有新中国吗?谁知道70年后共产党还在不在了?”

我今年30岁整,有家室有车房有一技傍身,但依然常感到生存危机。身边有人发了财,有人当了领导,有人十年如一日,有人混得不如意。我自己野心不大,发大财的事想也没想过,理想仅限于职位和收入稳步上升而已。

但这也不是喝茶看报聊天能做到的,别说我不行,就连最稳定的公务员也不行。要知道,只有4%的公务员能在退休前升到处级,剩下的这辈子最多落个稳定,想一直向上可没那么简单,很快就会遇到天花板。

金饭碗尚且如此,其他行业就更难说了。

如果是在一个缺乏变化的国度里,大部分人会原地踏步过着普通的日子,少数人会爬到比自己原本高一层甚至两层的阶级,更少数人会抓住机会一步登天,而一些懒惰不走运或投机失败者会掉到下层并且难以翻身。

但接下来三十年的中国里不是这么简单,有可能遇到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机遇和挑战。

同样聪明努力的两个人,可能一个青云直上,另一个原地踏步多年甚至因外界环境剧变而只能更换行业从头开始,然后平庸地度过后半生。

同样混日子的两个人,可能一个当上小主管然后安稳退休,另一个赶上失业裁员找不到原先档次工作只好干体力活、打零工,省吃俭用过晚年。

这里没有什么成功学的建议和暖心的鸡汤,只是很实在地建议一下:

开拓眼界,能让你在海上发现风雨欲来的前兆;

努力上进,能让你有力气把小船划到风暴之外;

就这些,愿诸君三十年后能变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知乎用户:任易

30年后,80后的社会角色或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开宗明义:未来的30年里,大家仍然要经历2-3次的洗牌,10年一次。生逢盛世,每个年轻人都需要参加这场障碍马拉松,有进无退。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人运之上,还有国运。每个个体,如同在暴风骤雨中不懈前行的旅人,找到方向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

首先,潜在的洗牌

A, 金融行业的低端服务将陆续被互联网服务取代。

B, 水、电、气等生活必需产品的价格将进一步提高。

C, 地方债再次展期,但危机始终存在

D, 机场、公路、铁路、地铁建设即将放缓,投资即将放缓。

E, 企业环保成本不断增加。

F, 失业潮。

其次,以我了解的三个行业(IT、轨道交通、石油石化)为例,说几个残酷的真相

A, 40岁以上的平凡应聘者无法与25岁的未婚年轻人竞争同一个职位(平凡指在行业人脉、行业经验、行业威望上都毫无过人之处);业绩平平的中层经理也难以找到同样的管理岗位。不能持续提升的人,路会越走越窄。

B, 人到40,老人70,小孩10岁。标准上有老下有小,事情千头万绪,经济压力巨大。中年人不会有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时间。当中年人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的生活后,他就失去了适应变化的能力,失业对他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C, 28岁以上未婚未育女性的简历通过率非常低。(我不是说offer不好拿,我是说通过常规的招聘网站投简历,获得面试的机会少。建议资深女性通过朋友介绍,猎头招聘的方式找工作。28岁的女博士建议通过导师校友介绍工作。)

D, 十几个人的小型公司随时会因为资金链问题倒闭。

E, 轨道交通行业在08年之前,普普通通,没钱没待遇没影响力。08年之后有投资,有管理费,有招投标,有各种各样设备和建设的合同;但是10年后呢?当融资困难时,行业不需要这么多管理、工程、建设、设计、监理人员呢?市场不可能长期保持现在的规模。以地铁为例,目前建设一条40公里地铁约需要30个标,150亿投资,土建我不懂,仅机电项目大约需要采购30亿的机车通信等设备,需要1000人以上的施工队干2年;没有新建地铁线,这帮人干什么去?

F, 以石油石化行业上游板块为例,某石油局14万员工,年产量只有800万吨原油,日产量2-3吨的油井还在开采;担子重,盈利能力不足,明显在走下坡路,而当地政府还在盖居民住宅。

G, 我有那么多同学在石油局做基层的勘探、调度、开采工作;在当地有房有车,孩子老人带,月薪三千三。当石油局效益下滑时,他们怎么办?下岗职工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最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未雨绸缪。

A, 做好语言准备、能力准备、人脉准备,应该每年问问自己:我今年学了什么东西,在市场上值多少钱,能做什么职位,有没有竞争力?

B, 资产混合配置,风险综合考虑。如果做孤注一掷的投资,赢了当然回报巨大,输了就难以翻身。

C, 有三五个共同成长的小伙伴,互相保驾护航。

总结,前途光明,行路艰辛,当拼搏前行

从没有一个时代,知识的获得和分享会如此容易:庞大的文献资料库,各种顶尖名校的公开课,在线教育、TED、Coursera……声音、视频、图片、文字都成为知识的一部分。

从没有一个时代,寻找专业人士会变得如此容易:Wiki,Quora、知乎、果壳、松鼠会,跨专业的人士将越来越多,思想和创意会得到更多的碰撞。

从没有一个时代,资本和技术的距离会如此接近:众筹平台、网贷平台、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从没有一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结识会如此容易:基于LBS的各种交友(约_炮)应用,兴趣小组活动,对搭讪的高容忍度。

80后已经在这个时代中获利了,别说人家70后工作轻松,毕竟70后上大学时还没有扩招,社会没那么开放,没有AV,没有日租,没有开房,没有手机,没有高速网络,没有丽江,没有酒吧搭讪,没有约炮。。。

可是,好逸恶劳是人类的本性。

天才创造历史,聪明人顺势而为,普通人载沉载浮,傻B逆势而动

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历程,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掉队。

2001-2005 本科。打游戏和看小说好像不算学习。

2005-2008 硕士。学了紫微斗数,手相,风水,Salsa,国标,日语,搭讪。

2008-2011 外企销售。学了控标做单搞关系,红酒白酒威士忌,还有论语和易经

2011-2013 国企项目工程师。学了项目管理PMP。

2013至今 国企项目经理。正在学在线课堂的课程

角色加点思路:

市场稀缺技能点,每年增加一点,十几年后就能以此为副业:紫微 风水 相术 国学

人际关系技能点,不用增加了。30岁以后,手头如果没有资源,那就难以在事业上结交人脉了。

调剂生活技能点,每年增加一点,有助于生活丰富:Salsa,品酒,骑行,健身等

业务专家技能点,能加就加,核心竞争力:项目管理、行业解决方案、行业发展趋势

关键人脉技能点,需要逐年累计信任感:医生、公安、律师、投资人、领导

@Shawn Xiong 同问楼主怎么不做销售了,怎么转管理的?

我不存在转行业。我一直都在信息化建设的圈子里面,

以前是在项目中做厂商解决方案销售,属于丙方;

然后跳出去做甲方业务部门项目工程师,负责项目全周期;

现在做IT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筹备沟通实施交付,属于乙方;

08年认识的合作伙伴,现在仍然可以合作。

我的竞争优势,也正是在于我真正经历了项目所有环节,才能拿下更多的项目,从而能养更多的攻城狮和程序猿,继而能接更多的项目。

写一段暗黑的真相。我个人认为现在的职场人士,有前途的约10%-20%,混日子的约60%-70%,朝不保夕的约10%-30%。

在那些年入上百万的人是如何做到的?这一人群的平均年龄是多少?提到的

广州地税局的记录如下:

高收入人群的年所得集中分布在12万元至30万元之间,共有145091人,占申报人数的76.87%(以此计算年所得12万元以上共有188748人);100万元至500万元的申报人数为5482人;500万元以上的申报人数为422人,年所得30万元-100万元的申报人数为共有37753人。年所得在30万元以上占申报人数的23.13%,占广州总人口1800万的0.23%。

我工作6年,电话本里增加了500多人,基本属于白领,年薪应该都在12W以上,其中NB的人约占15%,理论上收入不菲,房子也不少。这个比例也是合理的,接近广州年所得30万元以上23.13%的比例。(毕竟年所得还包括了资产收入)

做销售时候认识人最多,同行、同事、客户、供应商加起来将近300人;

做甲方工程师时候大约认识60个同事,40个各行各业的销售、售前、老总;

做项目经理时认识30多个同事,20多个合作伙伴,30多个顾问;

在这些人中,能力强大见识广博战绩杰出的,随便数数:

第一份工作中的领导:凡是一线经理以上,大部分都是人精,非常NB,合计14人

第二份工作中的领导:10人以内,公司中高层非常有水平;有两个科长也是人精

第三份工作中的领导:不含局级领导,水平高有实力的有5个。

平级的同事中:

第一份工作:

NB的销售5人

NB的同事12人

第二份工作:

乙方公司副总级别:6人

乙方公司销售人员:2人

同事:6人

项目实施人员:4人

第三份工作:

出色的同事10人

加起来,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来,人脉能力背景都NB的,共74人。约占我认识的总人数的15%。

知乎用户:姬轩亦

30年后,80后的社会角色或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中间阶层会大幅度膨胀,这是朝廷在特定时期用来收买可能反对者的惯常手段。高校老师,公务员,国企,等等一系列朝廷认可的基本盘会继续膨胀(你能想象某师大给挖过来的老师一人一套房么,没错,我说的是给,given as a gift,),背景是——经济在快速发展,不把这些人收买到自己怀里,迟早引发不可测事件——关注基层公务员因为工资过低而叫苦的新闻吧。

那些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领域的企业,就必须为朝廷的稳定做贡献——收税,继续收税,即使暂时下降税率,暂时过紧日子,那也是相对的,或者是大盘不好了,或者是收过头了,必须养猪,当下是兼而有之。

是稳定压倒一切,而不是经济数据压倒一切,经济只是手段——房价仅仅是收割手段中最平常的一种——如楼上某位仁兄所说,让人民过于富裕和有头脑是危险的。

所以,未来会处于这样一种危险的均衡中。那些天天锻炼身体,每天努力工作的人,尤其是在外企和私企的人或者创业者,为这个危险的均衡做出了杰出贡献(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么,其实这不过是逆水行舟和不进则退,站在黄河岸边会自然感觉到这种生存方式的不妥当,当然,同舟者有义务相互取暖,即使相互撕咬仍然占了大部分)。三十年前,刚刚开展的市场经济让大量企业成长起来并制造了本来应该由大一统国家承担的服务,三十年后的俞敏洪只能感叹天花板比黄土地更让人感到无情——GDP增速已经过了最高点,目前强调不以GDP论英雄不过是借坡下驴,不以经济论英雄,以什么标准论呢?呵呵,这是个漫长而有趣的童话,虽然并不陌生。

吴晓波饱读了两千年的中国经济史和三十年的中国企业史,却仍然诉求于商业社会伦理而不是政治伦理——激荡三十年的所有事实有着明确的脉络,弄清这个脉络后,我心里质疑着他在微博上和演讲中的意见。

当然,不是说就没有机会。中国的二线区域,城市化才刚刚展开,但是这种机会无法和三十年相比,因为在二线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得利最大的一定是一线资本——白手起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腾讯阿里和百度起家的时代,和现在的严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当然,不是说就没有机会。

刚才已经说到,不以GDP论英雄,或者说,不以制造业论英雄,关停落后产业,那替代品是什么呢?文化产业,游戏公司,民间和官方智库。这个领域空有资本,但在总体人员素质上奇渣无比,一块价值洼地正在出现,虽然是比较悲哀的价值洼地——只有经济不好的时代,人们才更乐意去看电影,打游戏和读书,这是嘴炮党的福音,虽然凄凉,可能唯一。

陆贞传奇,写的真好啊,呵呵。这都能挣钱,还犹豫什么呢?被经济增速低迷所困的大部分人正需要温柔和猎奇的滋养,沾满毒液的毛笔胜过一千只杜冷丁(对了,西方最流行的两本书,两年前是暮光之城,两年后是格雷的五十道阴影)。

什么是价值洼地?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头脑空白就是价值洼地——洗这些人的脑实在是轻而易举,他们既不崇高,也不相信崇高,物质的满足感迟早要让位于精神,问题是,要让位于妖艳的精神。

一般来说,这是一个经济大周期的后半阶段,虽然依旧精彩,就像东汉不亚于西汉,晚唐的凄艳丽于盛唐。

enjoy.

西部在wz天天闹革命的情况下,南疆的铁路修不起来,所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我们这代人多半无关——看汉,唐,清对西域的经略就会明白,中央政府总是优先经略南疆和河中地的农耕区,但是目前的这两个地方都中了毒,随手拿过一份报告,河中地区的极端组织就比比皆是,想要喂饱所有人,不太现实。普京大帝正在用生命的全部维持帝国的余晖,在他死之前,中亚要是能顺畅地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贸易区那叫见鬼。我不信俄罗斯在不打仗的时候仍然具有前途,但我相信普京不死毛熊就仍不老去——他以为自己是成吉思汗,实质上不过是瘸子帖木儿。

但即使这样,在有生之年保证俄罗斯在中亚的存在还是绰绰有余。

顺便说一下网络业,大部分盈利的公司照搬了西方的创意,我们依附于西方的头脑(唯一例外的可能是360,这是中国式的原创,当然是凶残和无底线的原创,虽然我喜欢),问题是——我不知道网络时代的洋人还能玩出什么花样,还能玩多久,什么时候玩完?总会玩完的,而且——随着这种模式的成熟,后来的复制者想要独立生存就不太容易了——三巨头资本化以后尤其如此,优酷土豆要卖给谁来着?

我相信还会出现独特的,完全独立于西方创造体系的新模式网站,但是。。。这仍然和文化产业和本土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这是最后的蛋糕,保利已经优先吃下了艺术品交易和电影的一部分,中信还未有动作,但我觉得上头不是没有考虑的——能够赢得被资本招安的权利,对于挣扎于创业和打工之间的这代人来说就是最大的胜利了,非核心资本想要染指或者洗白上岸,呵呵,反三俗民警注视着你们。当年百度刚一傲娇,焦点访谈快速跟进,袁宝jing手上的古龙水和警犬的混合气令人回味,柳传志说在商言商,王石这个另类表示自己有失去一切的勇气,大致如此,他们当然明白,他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那是。。。许多年前的故事了,只有刻舟求剑的蠢材才会觉得仍然动听。

当然,我是站在西山顶观察的,看到的不够细,所以这所谓最大的胜利,也逃不脱无趣的味道。资本的等级,往往比神权和政治的等级更加森严——因为资本可以量化。

以上是一只没睡醒喵的胡言乱语,刚刚去拜谒过某位早逝的同学,没有逻辑,纯属零敲碎打,没有节奏,也不具备美感。

举国皆唱苏柳词,多么甜腻的景象啊——香风染红袖,佳人懒梳妆,前三十年是森严的武库,后二十年是突然奔放的河流,最后这十五年则是堤坝的猝然建成,改革开放摧毁了敬畏,顶点是某风波,之后的收紧和中间阶层膨胀又摧毁了自由意志,剩下的是什么呢?

任何背叛,都要付出代价。

想要给混乱的头脑注入美丽的种子,毕竟是不太困难的事情。

诶,我怎么这么严肃?

上一篇:

和申住在恭王府的哪里

下一篇:

推荐护肤食物 能有效解决皮肤松弛
标签:80后30轨迹

相关推荐

最新百科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