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欧派看图网>娱乐八卦>娱乐 > 陈佩斯和央视的恩怨 我想让世界有规矩

陈佩斯和央视的恩怨 我想让世界有规矩

查看:784 / 更新:2022-12-15 07:45

毒舌女青年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时隔22年,陈佩斯回归央视舞台,任央视综艺《金牌喜剧班》的首发导师。

这个消息一经爆出,一下子冲上了热搜。

因为大家太怀念他了。

他是中国喜剧小品的开山鼻祖,那个敢于和央视叫板的陈小二。

众所周知,陈佩斯和央视的结怨是因为20多年前那场著名的侵权官司。

而真正的原因远不止这些。


陈佩斯的父亲是著名电影演员陈强。

陈强曾以“黄世仁”和“南霸天”两个经典反派形象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

并且被周总理评为新中国22位电影大明星之一。

1951年,陈强跟随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访问演出,他给在这期间出生的大儿子取名“陈布达”。

3年后,二儿子在长春出生,取名“陈佩斯”。

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他的喜剧天分便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一次,老师让同学用“五彩缤纷”造句。

他站起来就说:“我放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豆花儿屁。

陈佩斯从小就对文艺表演充满了兴趣。

后来他先后报考了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总政话剧团。

尽管那时陈佩斯已经表现出了出众的艺术天赋,但由于当时陈强的成分问题的原因,都没录取他。

1973年,八一厂准备招收新学员,主考老师是田华。

陈强找到田华,和她说了陈佩斯的事情,恳求田华能收下陈佩斯。

于是,陈佩斯才真正走上了表演之路。

也正是如此,陈佩斯认识了刚调入八一制片厂的朱时茂。

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并且搭档着一起演出。


知子莫若父,陈强知道陈佩斯从小性子就倔,而且一根筋

有一次陈强就和朱时茂说,佩斯的性格有点倔,你们的合作不容易,彼此之间要能够互相谦让。

1983年春节期间,朱时茂和陈佩斯在哈尔滨“走穴”,在舞台上演了一出逗乐的小短剧《考演员》,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当时,春晚导演黄一鹤意外得知了这个作品,觉得非常新奇,便邀请他们参与1984年的央视春晚。

因为1984年才是第2届春晚,朱时茂和陈佩斯也没有特别重视,觉得上不上都可以,并且这个作品是自己留着演出用的,就没太上心。

但两人禁不住黄一鹤的热情邀请,还是去了。

原本25分钟的节目,被砍成了13分钟,把里面最精彩“吃面条”的部分提了出来。

作品的名字也改成了《吃面条》。

当时春晚的审查非常严格,节目要有教育意义,要能弘扬时代价值。

而这个节目,虽然在彩排的时候,把所有人逗得前仰后合,但仅仅是单纯地逗人发笑,这样的节目形式到底适合不适合春晚的舞台,谁也不敢做决定。

直到大年三十的下午,《吃面条》能不能上春晚都还没有人表态,别人都去准备节目了。

朱时茂和陈佩斯哥儿俩还一直在等,差不多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两人才接到通知,赶快到中央电视台来。

春晚开始了,两个人还在后台等通知,这个时候陈佩斯的倔脾气上来了,“不上了”。

朱时茂一把拉住陈佩斯。

最终,在开播前的10分钟,这个节目才被决定登上春晚的舞台,还是总导演黄一鹤做了最后的决定,“有任何问题我来负责”。

要求只有一个,台词千万不能出错。

在上场之前,这个作品到底是属于话剧呢还是相声呢?

想了一下,他俩才告诉导演,这个节目叫小品。


至此,春节晚会才有了小品这样的节目形式。

作为小品的开山之作《吃面条》的反响非常强烈,情节简单,但是却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大笑。

陈佩斯曾经回忆说,演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台下的凳子四处散落,很多人盘腿坐在地上,后来才知道,是小品太搞笑,观众笑得直不起腰,只能坐地上。

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因为它的出现,让小品以后成为了央视春晚的重头戏。

至此,才有了之后层出不穷的经典小品。

而陈佩斯、朱时茂也因为小品《吃面条》,一夜之间火遍大街小巷。

而此时距离赵本山登上春晚,还有6年的时间。

因为《吃面条》的反响非常强烈,1985年的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再次接到了导演黄一鹤的邀请。

陈佩斯和朱时茂也成为了春晚收视的保障。

直到1998年,陈佩斯和朱时茂11次登上春晚。

两个人共同合作了《羊肉串》、《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王爷与邮差》等经典喜剧小品。

陈佩斯和朱时茂,成为了春晚小品王。

在他们之后的下一个小品王才是赵本山。

每个小品的背后是陈佩斯的一根筋的执拗和较真。

他和朱时茂的每一个小品,几乎都是吵架吵出来的。

两个人争执不下的时候,

陈佩斯说,“我爸是陈强,我从小就在这个圈子里面长大的,我能不懂?”

朱时茂说:“你,陈佩斯,不过就是演演甲乙丙丁出身。我,朱时茂,在福建电影制片厂可是演主角出身的,咱们出身不同,档次不同。所以有时候我看的角度比较高。”

于是就有了1990年小品《主角与配角》的创作雏形。

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的眼睛爱看谁吗?

这样的台词,既通俗易懂又颇有嚼头,现在回味起来,依然能咂摸出味道来。

不拿残疾人开玩笑,基本不出现女角,更没有低俗的屎尿屁和伦理包袱,他一直扮演的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人物。

这才是喜剧小品的高级感。

豆瓣上对陈佩斯有这样的评价:

陈佩斯和央视的恩怨

几千年来才出这么一个,用这句话形容陈佩斯,一点都都不过分。

陈佩斯是既能很好地控制肢体语言,又能够熟练掌握多种喜剧技巧的演员。

分寸感和精准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吃面条》中,他的“小心眼”是多吃碗面条,不是演戏;

《主角和配角》中,他扮演的叛徒要反串演共产党员;

《王爷与邮差》中,尊贵的王爷被卑微的邮差玩得团团转。

曾为陈佩斯写过《王爷与邮差》的编剧王宝社说:“这个小品运用了喜剧倒置这一手法,这个手法就是莫里哀戏剧里经典的‘仆人戏弄主子’。”

每个小品背后,陈佩斯都有几层的喜剧理论作为支撑。

错位,颠覆,又能自说自话。

有点儿流里流气、贼眉鼠眼的陈佩斯,和浓眉英俊、正气十足的朱时茂,一正一邪。

甚至是不用一句台词,仅仅用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能引人发笑,笑过之后又令人深思。


因为他对小品有更高的要求,于是和春晚的矛盾也就产生了。

1988春晚,小品《狗娃与黑妞》陈佩斯提出希望可以用单机拍摄,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打破小品表演的时空限制,被剧组否定了。

1990年的《主角与配角》,他让叛徒反串正面人物,结果遭到一片反对。

1991年,他的《警察与小偷》又被删去50%的戏。

1998年,演《王爷与邮差》,他再次要求采用高科技,人家还是没搭理他。

每一年,陈佩斯都能提出意见,但是总是遭到拒绝。

常年累积下来,陈佩斯早就心生厌倦。

1999年的那场官司,不过是长久以来积怨的一个导火索。

早在1997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就发现,两人在春晚上的作品合集,被制成了VCD在市场上进行售卖。

两人买回去一看,原来发行公司竟是央视旗下的央视国际公司,可是之前从未给过两人任何的通知和版权费。

性格耿直的两人,随后就拿着光盘找到了央视。

当时负责人向他们道歉,并且还发了道歉声明,两人也不再计较。

1999年,陈佩斯再次发现市面上有这种VCD在售卖,是历届春节晚会上表演的脍炙人口的《吃面条》、《拍电影》、《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舅子》等8个小品。

陈佩斯的律师去商谈,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碰了一鼻子灰。

那边态度不仅横,说话也很难听。

“那怎么办?告呗!”陈佩斯说。

在侵权官司胜诉之后,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宣判下央视国际对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人进行了道歉且赔偿了33万余元。

至此,陈佩斯和朱时茂也告别了大家挤破头都想上的那个全中国造星最快的舞台。

在多年后,陈佩斯再一次谈话节目里,主持人问道:“离开春晚,你后不后悔?”

陈佩斯听到后,立马回答:

这个NO,这不是一般人敢说得出口的。

但是这个经常以小人物形象示人的陈小二,就对一家独大的央视说了。

主持人又问:“90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面临知识产权被侵犯,为什么你就那么忍受不了?”

陈佩斯说:“当然要发声,至少要让人知道,我是被侵犯的,否则五十年一百年后,我们的后代看到,会为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他愤怒的,不是那个侵犯你的人,而是面对侵犯,我们选择了漠视和沉默。

在一根筋的陈佩斯眼中,就是要和仗势欺人的过不去。

他的想法很简单,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有规矩的世界,这样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会更加的好。


官司之后,二人再没有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也就有了陈佩斯被央视封杀的传闻。

在此后多次采访中,陈佩斯否认了封杀传闻。

陈佩斯离开春晚的日子,坊间一直充斥着对陈佩斯的各种揣测,他吃不上饭,去开荒做农民,去种石榴。

都是传闻,北京的土地根本种不出石榴。

2001年,陈佩斯带着话剧《托儿》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投资话剧之前,制作人告诉他,这个可能要赔30万,问陈佩斯干不干?

陈佩斯说,干!赔30万我也干,我就想做这个。

于是,陈佩斯拿着自己的钱,投资到话剧《托儿》上。

当时的话剧市场一片低迷,演出剧目很少,原创作品更少,愿意坐下来买票的观众并不多。

然而,《托儿》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这种僵局。

第一轮演出就火了,场场爆满,一票难求,33场,创造了上千万的票房神话。

同年国内电影票房过千万的也没有几部。

5年多来,《托儿》全国巡演40多个城市,票房收入高达4000多万元,创造了目前我国话剧演出的最高纪录。

《托儿》、《阳台》、《雷人晚餐》、《戏台》等多部话剧,累计1350多场、走遍40多个城市,观众超120万人,创造了话剧界的票房奇迹。

《阳台》因为它直击社会痛点,针砭时弊,还被纳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教科书。

又应验了那句话:谁也管不得了观众爱看谁。

2004年,朱时茂接到了春晚节目组的电话,问他想不想参加春晚。

正巧陈佩斯在一旁,他接过电话说:“我们现在的演出计划排满了,连续三个月,没有时间了!”

在接受陈鲁豫采访,陈佩斯讲这个故事时,鲁豫问:“那排话剧怎么有时间?”

陈佩斯回答,“这事我喜欢。”

此后,2011年,春晚总导演哈文向他发出邀请函,被他婉拒。

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排练话剧和沉淀喜剧理论上。

光着头的陈佩斯穿着布鞋,马褂,硬是把原本没有话剧文化的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打开了。

他又一次地敢为人先,走了一条自己的大道。

随着各类喜剧综艺节目的出现,各地卫视的异军突起,没有谁再是一家独大。

2020年,陈佩斯66岁了,无需妥协,也不是和解。

而是因为某些人的努力和坚持,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有规矩了,越来越好了。

——END——

我是@毒舌女青年关注我,了解更多幕后故事

上一篇:

邓紫棋 她真的不是前东家手中的商品,她用金曲奖证明自己的实力

下一篇:

林志颖车祸受伤未愈桃园市交通局向其求偿修复费用
标签:佩斯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