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欧派看图网>娱乐八卦>娱乐 > 这部科幻大作,才是9月最值得刷的剧王

这部科幻大作,才是9月最值得刷的剧王

查看:944 / 更新:2022-02-10 15:11


科学也好,宗教也罢,除了名称不同,本质上,它们都是某种信仰的代名词。区别无非是违心还是唯物。而本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则倾向认为,一旦过度提倡某种信仰,它势必会往反方向发展。具体到《异星灾变》中,你越提倡科学,人就愈发对无法解释的形而上学着迷。你越提倡宗教,人就愈发对“真理”向而往之。

雷德利·斯科特曾在采访中明确表达过他对AI技术的担忧,但看完这部剧的开头,我发现比起对技术的害怕,他更害怕的是人类。

文、编辑、排版丨Zed

像伍迪·艾伦、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样一年一部的节奏,对大部分高龄导演而言都是奢侈。更难的是保持原创性,能做到的更是寥寥无几。


同样迈入高龄选手组的英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可谓影坛“奇葩”,其涉猎题材不但没有因为年龄关系趋向保守,反而越来越多将视野落到一些终极命题的探讨之中。除了接下来筹备的新版《异形》,雷老爷子近期跨界电视圈,在HBO推出的十集迷你剧《异星灾变》中就再次表达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观众既能从中找到《异形》的影子,也能看到对《普罗米修斯》的进一步辩证反思。随着这部剧的口碑在海内外的水涨船高,它必将成为本月无法被忽视的话题大作。



科学和宗教或许是一回事


《异星灾变》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宏大而迷人的故事。


未来,人类因某种原因和自己生产的人工智能发生冲突并爆发战争。讽刺的是,生产人工智能的一派虽然握有高度发达的科技,却因为迷信宗教,而在某些方面变得迂腐而愚蠢:一方面,他们能用飞船将自己传送到遥远的外太空,为下一代寻觅更好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面对危险时,他们又会念叨“密特拉铠甲和光明护我身,万般险恶皆伤不了我”这样严重违背唯物主义的教条。


有趣的是,他们信奉的密特拉教在人类历史早期曾真正存在过一段时期。导演似乎想借未来人对远古神秘教派的崇拜,塑造某种矛盾而和谐的共生机制。这种诡异的对立统一在人类另一派身上同样有体现——他们不相信神明,转而倾向无神主义的科技。因此,在盗来密特拉派的黑科技(人工智能)后,无神派成功改写了其中一具AI的程式,让其携带6个人类胚胎前往异形孵化,旨在创造一个唯科学至上的、真正意义上的“无神社会”。



但几乎从AI登陆的那一刻起,无神派幻想中的“绝对唯物”理想就遭遇挫折。这从携带人类胚胎的两位人工智能的称谓就可见一斑。虽然雷导在视觉上刻意模糊了两位AI的性别界限,但从他们相互以“父亲”“母亲”相称,加上二人前往的无人星球,一种类似于亚当夏娃的圣经式隐喻便瞬间跃然而出。此刻,科技和宗教的界限,犹如他们所反对的教条一样,越抗拒,却越发不能割裂。


随着时间累积,AI哺育的小孩因为误食当地带有放射元素的果实纷纷早夭。在此过程中,仅存的幼苗坎皮恩尽管被AI禁止一切宗教崇拜,但坎皮恩仍然通过祷告来纪念已经逝去的同伴。这种写进人类DNA的行为逻辑,侧面印证了人类不可能完全摆脱某种形而上学对自己的“束缚”,因为这种束缚来自一种生物求生的本能。

远古时期,缺乏科学认知的人类祖先由于无法解释自然现象,只能将其神化,从而达到自圆其说。有观点认为,由自然崇拜衍生的图腾信仰其实就是宗教的原始雏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坎皮恩会将导致大家死亡的果实作为祷告对象,其实某种角度而言,他是想借由这个图腾,表达他对死亡和未知的恐惧和逃避。



中国有个词用来概括科学和宗教的矛盾可谓一针见血,叫“物极必反”。虽然无神派的初衷是让AI带领新人类开创一个完全没有宗教的社会。但反过来说,AI向坎皮恩灌输的理念会不会是另一种变相的“宗教”呢?


显然,科学也好,宗教也罢,除了名称不同,本质上,它们都是某种信仰的代名词。区别无非是违心还是唯物。而本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则倾向认为,一旦过度提倡某种信仰,它势必会往反方向发展。具体到本剧中,你越提倡科学,人就愈发对无法解释的形而上学着迷。你越提倡宗教,人就愈发对“真理”向而往之。

回看人类历史,宗教和科学一直在一种相互竞争中求同存异,它们之间就像电视和电影的关系,很难让其中一方消灭另一方。《异星灾变》用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姿态,再现了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和共生,不由让我想起那句“科学的终点即神学”。至于会不会在某个时间点将另一方同化,全看夹在这两种形态的人如何选择。而关于“人”的表述,本剧可谓将其多变而复杂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AI也许比人更具备“人性”


虽然《异星灾变》在一次性放出三集后,选择了一周一集的挤牙膏模式播出。但这三集光是对人性的探讨就已经看出雷老对“何以为人”的深度思考。这份思考不单包含人类,也包含了AI。尽管本作和异形外传不共享一个世界观,但阐述的母题又非常容易让人把二者关联在一起。


《异形:契约》中,黑化的人造人大卫最终决定以造物主姿态消灭人类,建立新秩序。到了《异星灾变》中,名为“母亲”的AI一开始也很容易让人误解它对自己养育的人类图谋不轨。


除了前文提到要人类不计一切后果抛弃宗教外,采取严格到近乎教条的培养方式,都很难不让人相信,这是AI对人类发起的变相殖民。但与此同时,可以看到这种误解其实来源自人类的无知,错的也许不是程序,错的是我们一开始建立的偏见。


以坎皮恩为例,年少无知的他因为同伴相继离世非常痛苦。在亲眼目睹“母亲”谋杀前来“营救”自己的人类士兵后,他开始对“母亲”抚养自己的意图产生怀疑。为了摆脱AI控制,坎皮恩略施小计成功脱身,可如不是“父亲”及时制止,坎皮恩和小伙伴极可能葬身异星复杂的环境和异兽之口。剧中有一个反转非常耐人寻味:当坎皮恩意识到放射性果实才是导致同伴死亡的真实原因后,他第一次向“母亲”表达了愧疚。这个道歉除了有小孩意识到错误外,还有一个深层含义是,他重新信任了冰冷的“AI”,选择用一个人类理解的“母亲”概念与其重归于好。



这里边牵扯到科幻题材中一个已经被讨论过无数次的概念,即,AI发展到一定程度到底能不能进化出“人格”。如果能,那它们将如何被定义?


《我,机器人》里,拥有自我意识的NS-5最终打破了人和机器的边界,成为带领机器人走向新纪元的救世主。它和男主的友谊,也预示着人类和自身研发技术之间的更多可能:二者或许不应该单纯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他们可以是恋人,可以是朋友,甚至,是母子。


事实上,《异星灾变》的“母亲”在守护人类这件事上一直恪尽职守。在被无神派改写程式后,她在对坎皮恩的教育上虽然强硬且单调(否定坎皮恩的信仰自由),但在后者处于危难之际,“母亲”身上迸发的“母性”又是令人惊叹而恐惧的——为了阻止后续有人来打扰坎皮恩的生活,它消灭了接收到求救信号赶来异星的密特拉飞船……


虽然坎皮恩对它的误解让“母亲”无法领悟,但作为一个守护者,“母亲”的付出,甚至每次因为小孩的去世陷入悲伤进而超载发生故障,都让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像一个“人”,而非一堆零件。



反观人类,即便掌握再多科技,也依旧无法逾越阶级壁垒的鸿沟。密特拉一派虽然科技发达,但宗教的介入严重阻碍了社会的民主平等。至此,宗教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信仰,而成为一种统治的工具。在这套工具中,上层精英左一个道德,右一个仁义,但强奸女教徒的罪犯,恰好就出自他们之中。被“母亲”击毁飞船后,幸存的军官为了找回被“母亲”带走的小孩,提议带部队前往营救。可上级首先想到的不是小孩,而是以自保为借口推脱,并以阶级身份作要挟,要军官不要用教义对自己发号施令。单是这一场戏,就已经将人类自私自利和伪善暴露得一干二净。


再来说那批偶然前来异星球的军人,营救坎皮恩和后续失踪小孩途中,他们动了将星球据为己有的念头。为了骗取坎皮恩的信任,他们满口谎言,甚至不惜以毁灭“母亲”的方式将坎皮恩强行带走。这一段,又何尝不是对人性中贪婪、狡诈一面,以及对西方殖民历史的隐喻?


透过这类对人性缺陷的描写,对应宗教里的十诫和七宗罪,还让人看到了人这一物种的局限。也许科技进步帮助我们提升了生活水准,但人作为魔鬼天使共同体的本质,并不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异星灾变》中,挑起战争和混乱的并不是AI,而是人类。这本身就像一记耳光,将整天担忧AI造反的我们结结实实拍到了地板上。


雷德利·斯科特曾在采访中明确表达过他对AI技术的担忧,但看完这部剧的开头,我发现比起对技术的害怕,他更害怕的是人类。

上一篇:

最悲情的经典港片,再重温依然泪崩

下一篇:

洪金宝称女儿“全世界第一漂亮”?以为是闹着玩,看到照片我傻了
标签:人类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