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欧派看图网>娱乐八卦>娱乐 > 荔枝杯 歌声中的燃情岁月

荔枝杯 歌声中的燃情岁月

查看:545 / 更新:2022-02-10 18:01

“荔枝杯”青年歌手大赛重返“大家乐”舞台。

11月1日,经过3个月选拔,由深圳团市委主办的第23届“茘枝杯”青年歌手大赛(下称“荔枝杯”)总决赛落下帷幕,数十个奖项花落各家。

“这是一场既有情怀,又有温度的比赛。”首次参赛的深圳音乐教师、青年组总冠军杨雪很感动。担当评委的《挑战麦克风》全国总冠军林军则想起20岁参加“荔枝杯”时的情景,22年前他正是从这个舞台起步走向全国。

“茘枝杯”是深圳本土规模最大,全国举办时间最长、届数最多、颇具影响力的青年歌唱赛事。自1988年首届开赛至今,已走过32个年头,但在20届之后因故两度停办,直至2019年才正式重启。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燃情岁月,它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推举了许多音乐人才,对原创音乐也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现已退休、时任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单协和说。

著名词作家田地也认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最重要的是文化先行,而深圳文化特点之一就是一直以音乐和演唱为主,“荔枝杯”的重启对深圳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圳有着独有的特区文化基因,我们始终密切关注青年需求,推动青年文化产品的供给侧改革。把广受青年喜爱的‘荔枝杯’等本土传统文化品牌传承下去、发展起来,发现和培养更多带着深圳文化基因的青年文艺人才,也是为深圳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留下值得回味的一笔。”深圳团市委书记方琳说。

1 “到深圳来闯荡”

众多知名歌手从这里走向更大舞台

1987年底,湖南师范大学教师单协和带学生来深圳演出。那是他第一次来特区,目之所及到处尘土飞扬,甚至感觉“像个大工地”“最西边自上海宾馆那里就划界”,但这依旧对他的内心产生冲击。

“其实当大学老师已经很不错,但深圳当时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思想解放和梦想解放氛围。”内心无法平静的单协和第二年毅然南下,进入深圳团市委下属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

也正是在这一年,深圳举办了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茘枝杯”青年歌手大赛正是其中一个项目。当时深圳人口急剧增长,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并未与经济增长同步,急需为百万外来青工提供精神文化家园。

“‘荔枝杯’是当时深圳做青年文化工作的有力抓手,它建立在‘大家乐’这一城市群众文化舞台的基础上,是以青年音乐爱好者为主角的品牌活动。”单协和自第一届即参与策划“荔枝杯”,他发现报名者有三类人群:

一是“大家乐”舞台上群众自荐演唱的优胜者;二是来深圳闯荡的音乐专业人士,希望通过比赛得到认可;三是深圳之外,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地区的青年歌手,为此还曾在香港亚视办过分赛场。

林军就是其中一员。1997年,19岁的林军从内蒙古一路南下到深圳寻求发展。“当时南方的流行音乐产业很火热,深圳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沉淀着改革开放的记忆和故事,我对这里很向往。”

由于经常到荔枝公园散步,林军逐渐接触到‘大家乐’,也第一次知道了“荔枝杯”。“当时‘大家乐’各类文化创意和艺术活动都做得非常好,‘荔枝杯’不仅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更有种华山论剑的感觉。”

林军说,由于“荔枝杯”采用和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一样的打分制度,通过海选、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选出冠亚季军,体系完整,且走出过不少知名歌手,因此在音乐人心里有很高地位。

“上世纪90年代,罗湖区已有百余家歌厅、歌剧院、夜总会等,在‘荔枝杯’获奖后,大家就可以到那儿去驻唱,也让更多人认识自己。”林军笑称,当时甚至还希望在舞台上唱着唱着就被经纪人“收割”。1998年,林军报名“荔枝杯”,以一曲《梦回家乡》获得铜奖。

此后他去北京闯荡,还自信地登上了更大舞台:2011年,获得湖南卫视《挑战麦克风》总冠军;2013年,进入《中国最强音》全国12强……

“当时比赛是很火爆的,除了在‘大家乐’舞台,我们还把赛场搭进企业、工业区和高档酒店,观众总是‘里三层外三层’,还会自发形成后援团。”单协和认为,在那些燃情岁月,“荔枝杯”是本土知名文化品牌,并至少发挥过三个作用:

一是活跃了深圳特区的群众文化生活;二是推举了许多音乐人才。当时荔枝杯是一年一次,央视青歌赛是两年一次,实际上形成潜在的人才输送。陈思思、戴军、黄格选、隋宁、张秋秋、丛飞等都是先是在荔枝杯中拿奖,后又参与更高层级的比赛;三是对原创音乐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如《春天的故事》《又见西柏坡》《一封家书》《花季雨季》等脍炙人口的优秀原创音乐作品都是从这里首发或传唱出去的。

2 “曾经举步维艰”

12年里两次中断举办的遗憾

自1988年首届开赛至2008年,“茘枝杯”连续举办了20届,有4万多名来自北京、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地区的青年参与,成为深圳本土规模最大,全国举办时间最长、届数最多、颇具影响力的青年歌唱赛事。

但20届结束后,“荔枝杯”却两次中断。

“最大的困境就是缺乏资金。”后来担任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的单协和坦言,尽管政府给予了一些经费支持,但运维“荔枝杯”主要还是依赖商家赞助。

与此同时,“荔枝杯”是由深圳团市委举办的,在群众心中有权威性、公益性和引领性,因此有一些传统需要坚持,有一些底线不能突破。比如,曾经有人建议取消美声组和民族组,只保留流行组,认为这会吸引更多人参与,有更大关注度。“如果这个比赛是社会上的商业机构来做,那可以这样,但对于政府赛事,我们要引导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单协和说。

再比如,有些企业提出赞助或加大赞助的前提是,加大其中的商业元素,对活动形式、场地或其他附加活动有特殊要求。“这种有时我们也没有办法接受,因为‘大家乐’和‘荔枝杯’是有青年文化、群众文化品牌效应的。就像有首歌唱的那样‘你的名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我们看重它在群众和党群组织中的口碑和位置。”

单协和说,“荔枝杯”之所以可以坚持多年,是因为有一群甘于奉献的“麦田守望者”。尽管经费紧张,大家依然绞尽脑汁让每届有些新的创意,包括奖项设置、获奖待遇、传播形式、竞赛方式的变化等。但随着时间推移,还是愈发感到举步维艰。2009年至2018年期间,“荔枝杯”除了在2012年举办一届外,均未再办。

林军对此觉得很遗憾。“深圳生活节奏快,大家忙于生计和现实,但也不能忽略文化艺术。‘荔枝杯’是很有意义的,它让在深圳追逐梦想的年轻人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承载着许多对‘荔枝杯’付出心血的老艺术家和工作人员的努力。”林军说。

从第一届就开始关注“荔枝杯”并担任过数届评委的著名词作家田地也认为,“荔枝杯”为深圳贡献了很多音乐力量,虽然有很多局限性,但能够坚持下去已非常不易。“每年都有很多歌手需要一个平台去将他们挖掘出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荔枝杯’对于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田地说。

3 “荔枝杯重启了!”

本届观众人数为历届之最

2019年,由于深圳很多唱歌爱好者依旧非常怀念“荔枝杯”的舞台,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开放型格局的构建,大湾区音乐艺术也在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实现文化创新。在群众呼声之下和为挖掘和培养青年文艺人才,深圳团市委于2019年重启举办第22届“茘枝杯”。

恰好这一年,因为孩子要上学,林军带着家人回到深圳。“我是在开车时突然听到要重启的广告,当时心里就被触动了,像被电击了一下,情怀立刻就被点燃了。”林军想再参加一次“荔枝杯”,但又纠结于“已拿了全国那么多奖,再来参加市级比赛会否不太好”。

“最终还是决定参赛,因为这曾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比赛、第一个舞台,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两次参赛,林军感到相比以前的简陋舞台,现在舞台灯光、音响都特别炫,视觉表达已经非常好了。

在今年举行的第23届“荔枝杯”上,林军则担任起总决赛的评委。

大赛导演江海东说,本届共吸引了近1000名选手报名,经过海选赛、晋级赛、半决赛和总决赛共38场激烈角逐,最终评出各组别总冠亚季军,还设立原创音乐金银铜奖、专业冠亚季军,以及最佳台风奖、最佳形象奖、最佳创作奖、最佳表现力奖、最佳组合奖等。

与以往相比,今年“荔枝杯”一是与社区商区合办开展,在龙华天虹、龙华绿景、福永益田假日天地、西丽宝能环球汇、罗湖水贝一号珠宝市场等商业中心举办各场次比赛;二是线下之外还采用“网络直播”形式,38场比赛共直播了约128小时,吸引了30多万人次线上线下观看,观众人数为历届之最。

“这是一个扎根于深圳的传统赛事,很多人对它有深厚感情,重启可以再次将这个城市的音乐人聚集在一起,也给很多在深圳打拼的人一个精神栖息地。”青年组总冠军杨雪9岁开始学习美声,2007年大学毕业后来深成为一名音乐教师,得知她要参赛,身边许多在深圳打拼了几十年的朋友都主动来当亲友团,“他们都知道‘荔枝杯’”。

杨雪也十分感谢“荔枝杯”给了她一次突破自我的机会:“其实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短板,报名参赛后,评委的点评和更高的期待,都促使我尽快突破自我,不断精进技艺,想尽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好。”

4 “根植深圳的热爱”

希望加大对本土文化赛事扶持力度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最重要的是文化先行,而深圳文化特点之一就是一直以音乐、歌唱为主。”田地认为,“荔枝杯”重启对深圳具有重要意义,且实现了与时俱进。

“最初是只分美声、民族、通俗三组。现在又在青年组的基础上,增加了校园组,参赛范围扩大,已经成长为青少年歌手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田地说。

林军则认为,“荔枝杯”作为一个品牌符号,其文化深度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应该把往届沉淀下来的文化做成一个IP,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并孵化本土文化名人,让它成为值得被大家分享的文化名片,从深圳特区、粤港澳大湾区走出去影响世界。”

“音乐品牌的打造不能撒胡椒面,文化要有传承,项目要有平台。艺术教育对未来的人才成长有很大好处,这个城市也越来越需要精神方面的东西去平衡。”如今,单协和已退休,但他依旧十分关注“荔枝杯”的发展,认为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对知名群众文化品牌应予以重点支持,让其真正的脱颖而出,产生影响力。

田地也呼吁政府在资金等方面对“荔枝杯”予以更大投入和支持,让这个植根于深圳文化脉络中的本土比赛走得更远,推动大湾区的声音传播到世界。

“近年来,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我们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青年文化建设应兼容打工文化和都市文化,大家乐舞台系列活动可以更紧密地聚焦文化创新,通过活动规模和品牌效应,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创造文化价值。”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王珏表示,“荔枝杯”目前已被列为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回望特区发展四十年,深圳一直在默默孕育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基因,尤其在以“荔枝杯”为代表的本土青年文化品牌中,更是处处透露着“深圳式”的突破和坚持。如今,从“荔枝杯”走出来的一批批青年歌手,正在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荔枝杯”未来也将继续引领风气之先,以更丰富、更高质的赛事和文化产品,共同续写属于深圳的“春天的故事”。

策划:方琳 统筹:赖锋 饶一鸣

执行:边郭晓晴 撰文:张玮 金永胜

上一篇:

《演员2》喜剧版“小时代”,王莎莎暴露演技硬伤,出局并非偶然

下一篇:

六年前邓伦采访被摸大腿惹争议|回顾《蝴蝶飞飞》尺度惊人
标签:荔枝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