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欧派看图网>娱乐八卦>娱乐 > 这些细节证明,陈可辛依旧是最懂内地的香港导演

这些细节证明,陈可辛依旧是最懂内地的香港导演

查看:707 / 更新:2022-02-10 19:24

拍了将近30年电影的陈可辛说《夺冠》是他做过最艰难的项目,这和我看片时的感受一样,135分钟里无数次自作多情地操心:这是怎么做到的?

可以想见的难点有:

40年体量、全民关注的真人故事怎么浓缩进俩小时。演员要满足长得像真人、身高腿长、会打排球还得会演戏,关键是这样的人需要三代加起来几十个之多。

巩俐虽然演技无敌,堪称人肉复印机,但身高这样的硬条件差距怎么补足,总不能和女排队员演对手戏都踩箱子,或者做长腿特效吧?

体育比赛的名场面既要高度还原,又要在大家早就知道比赛结果的情况下拍出戏剧性。毫无表演经验的白浪、朱婷们怎么演文戏……

事实证明我的想象还是比现实困难抽象和简单多了,看了一篇新浪娱乐对陈可辛的专访,最让我惊讶的是,他讲到朱婷她们这些现役队员一共只给了剧组8天拍摄时间,期间还抽空去参加了国庆花车巡游,但她们的戏份占全片三分之一,时长将近一个小时,其中有奥运会比赛这样的群像大场面,朱婷、丁霞等好几个人还有重场感情爆发戏份,一旦垮掉连重拍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最终陈可辛和他的团队就是神奇地完成了这一切,看过片的同学一定会赞同我说的:朱婷她们的表演非但不拉胯,甚至还是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真挚自然,尤其是朱婷的特写哭戏。

看过一个花絮,表演指导帮朱婷找情绪时和她说,你想想如果没有郎平,你现在可能在哪儿,朱婷听了就开始蹲在角落哭,拍完很长时间都抽离不出来,巩俐和队友在她身边安慰她帮她平复。

除了做到以上这些,《夺冠》并没有把落点简单放在拼搏奋斗这些鸡汤,而是着眼在捕捉民族情绪上。通过三场比赛:81年世界杯中日大战、08年北京奥运中美大战、16年里约奥运中巴大战,后两场都不是决赛,展现的实际上是国人心态的变迁,从“输不起”到无所谓输赢享受竞技本身,从背上包袱到放下包袱,从不自信到自信,最终郎平可以以教练的身份坦然地告诉队员们,排球只是你们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这并不是加几句抒情台词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大量凝练又准确的细节去营造集体记忆的氛围,才能让一路一起经历过来的国人沉浸进去。

陈可辛是最了解内地的香港导演,从《中国合伙人》到《亲爱的》就一直在验证这一点。到了《夺冠》,他对情绪的把控已经非常纯熟高效。

电影开篇借女排姑娘们外出,给了几个大环境的镜头:大街上骑自行车的人们。

电影院外的大幅手绘海报,女排队员结伴烫头发时的新奇……

配上袁指导的旁白:70年代末国门刚开,一方面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一方面又确实看到实力上的差距,所以特别渴望证明自己。寥寥几笔就精准再现了那一代人的日常风貌。

有几个一闪而过的细节值得单独拎出来写一下。

彭昱畅演的陈指导送女排队员们去日本比赛,在机场,他和郎平各自点了一杯咖啡,一口下去龇牙咧嘴,没想到这个时髦的饮料是苦的。

这个情境是真实的,现实中发生在郎平第一次出国去曼谷参加亚运会,那时她喝了人生中第一口可乐,也是觉得很难喝,怀疑是中药。

吴刚演的袁指导比赛时不离手的笔记本,虽然没有具体的情节去展现,电影中也给了几次特写。那是他的一个法宝,记录着女排每一场比赛的各种数据细节,也代表着那一代人全靠勤奋在和发达国家的计算机做对抗。片中他带队比赛,观战时镜头扫过,他不是像后来的教练一样在场边喊叫指导,而是经常坐在板凳上低头记录。

李现演的技术员告诉我们:并不是咱傻,不知道计算机更好使,但是以当时的条件,一个运动队是无论如何都用不起的,当时我们太落后了。

那时候全民看比赛的场面是,一个学校、一个单位上百号人挤在礼堂里收看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即便电视已经被放到高处了,坐在后排的人其实还是什么都看不到的,靠前排的人给他们“语音转播”,前面人说输了就跟着捶胸顿足,前面人说赢了跟着欢呼。

为了还原真实,据说片方找已经80岁的解说员宋世雄又录了一遍当年的解说台词,声音经过处理后依然清亮干净,情绪高昂,太不容易了。

女排第一次拿世界冠军之后,彭昱畅演的青年版陈指导上街和人群一起庆祝,镜头带过一个站在卡车斗里敲锣的人,手上拿的锣是破的。

可以理解为太激动敲破了,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物质匮乏。

到了中美大战发生的2008年,是国人心态转变的重要年份。当年中国女排处在青黄不接的低谷,已经没有争夺冠军的实力,但是场边指导的黄渤表情一直是微笑的,电影镜头还特意给了一个大屏幕转播画面,这也是90后一代对陈指导的记忆,无论赢还是输,赛场边的他就没见他急眼过,永远是笑笑的很淡定的样子。

影片这一部分主要展现陈和郎两位主教练之间的友谊,那一届女排队员们戏份很少,但是镜头带过时,还是能注意到陈可辛找了和真实人物很像的演员,比如圆脸皮肤很白的强力主攻手王一梅,短发干练的冯坤,凡是看过女排比赛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谁是谁。

到了2016年的新一代,张常宁从沙排转到室内排球,但发球前还是忍不住转沙子导致发球超时,这个萌点大家肯定都注意到了。

郎平在和领导、专家开会讨论大赛名单时,给下属发微信语音,镜头给了下属的微信名一个特写,写着赖亚文。

她是90年代女排的队长和核心,可惜那时候国人刚经历过五连冠的辉煌,还接受不了在世界大赛中输球,她的职业生涯几乎是被骂过来的,身体也不好。就在她打算带着遗憾退役的当口,郎平95年第一次回国当主教练,把她留了下来。后来她又给陈忠和、郎平都当过助理教练,现在已经是排管中心的官员了。

这也说明女排的故事实在是太丰富了,随便一个画面、一个名字,哪怕没有情节去展开,背后也可能是一个人甚至是一代人阴差阳错的命运线。

里约奥运会中国碰到巴西的那场比赛,对方主场,观众喊的口号大意是:这不是乒乓球,意思是你们可没有什么优势。

这又是一句信息量挺大的台词,代表着外国人对我们的刻板印象,但是那时候我们已经不会被这样的话打倒了。

新一代女排着重表现的几个人也很有代表性,朱婷是农村孩子,老小,上面好几个姐姐,全村的希望(特别强调一下他们家孩子多但是并没有重男轻女,父母很支持她打球),开始练体育纯粹是因为不想像姐姐们一样到广东去打工,试过各种运动,最后才去了排球队。

但惠若琪、张常宁家庭条件都不错,是因为喜欢主动从事竞技体育的。惠若琪心脏有问题,做过几次手术还坚持上场。张常宁是排球世家,爸爸是排球教练,哥哥个男排队员,电影里郎平叫她宝宝,就是她现实中的昵称,她长得还非常漂亮,拍过杂志,整版封面都装不下她的大长腿。

弱弱八卦一下,她老公也是搞体育的,CBA的篮球运动员,成绩些微不如她,但是长得很帅,两个人经常互相去看对方的联赛比赛。

电影是高度戏剧化浓缩时间线的艺术,不可能展示生活全貌,以上写到的很多地方如果要展开,值得单独拍一个全新的故事,但放在《夺冠》里可能就一两秒时长,如果不是长期关注排球,也许都不太能注意到。

不过这也不重要,扎实的细节营造出来的代入感本身是没有门槛的,大家都能感受到。女排精神本来是一句口号,《夺冠》通过这些让它尽可能做到落地,尤其是影片的后半段,年轻观众也能共情,不会觉得流于说教。

片子看到结尾时我在想,这部电影是1981年的《沙鸥》之后,将近30年来第一部有影响力的国产体育片,但同时它呈现的故事又是绝版的。就像电影里讲的,我们的心态已经变了,再也不会有这样全民关注群情激昂的场面了。这肯定是个好的转变,举国体制有太多残酷的东西,需要个人做出巨大牺牲。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呈现它就是过时的,过去对我们来说仍然是珍贵的财富,提醒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在2020年这个继08年之后最神奇的年份,看一场这样的电影,还是非常应景的。

上一篇:

《重启2》:大结局,二京不单只想着发财报仇,他真正目的是这个

下一篇:

罗晋新剧来袭,搭档袁姗姗,“燕双鹰”助阵,共同演绎扶贫故事
标签:女排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