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欧派看图网>娱乐八卦>影视 > 电影告别胶片时代 粉嫩苞18p图片

电影告别胶片时代 粉嫩苞18p图片

查看:638 / 更新:2022-02-10 19:45


观众看数字电影

美国20世纪福克斯影业近日宣布,自2012年1月1日起,将不再提供35厘米电影拷贝予香港及澳门地区的电影院。业内人士预计,至2011年底,整个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地区,电影院数字放映机将拥有九成以上的比例。

10年间,中国电影正式从胶片时代踏上数字征程。在行业发展中,制片方、影院各有一本账,市场正是这场变革的决定者。

影片制作源头向“数字”转型

据影院经理们反映,目前国内影片制作源头开始普遍采用数字制作,电影胶片拷贝越来越少。

“国内中小导演和新生代导演开始普遍使用数字拍摄,仅有少数成名的大导演仍在使用胶片拍摄。”新影联常务副总刘洪鹏分析道,选择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在画质、色泽方面要比数字成像强得多,但成本却远远高于数字拍摄。

“一个小时长度的电影,胶片拍摄和数字拍摄成本相差甚远。胶片一旦成像,如果需要修改,就意味着报废,而数字母版则可以随意删除。”刘洪鹏称,有时一个镜头动辄就要拍上几十条,成本过高可能导致吸引不到投资。

目前,国内外数字电影制作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计算机生成;第二种是高清晰摄像机拍摄;第三种是胶片摄影机拍摄完成后,再数字化到电脑硬盘里。数字电影节目的发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胶片,既节约生产成本又利于环保。一旦数字电影信号发出,无论多少家数字影院,也不管它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都可以同时映出同一个节目。目前,计算机生成技术在好莱坞使用更为广泛,而国内导演则使用后两种拍摄方式。

“数字电影可以避免出现胶片因光源照射导致的老化、退色,确保影片永远光亮如新,还可以凭借充分的像素稳定性确保画面没有任何抖动和闪烁,而且观众再也看不到像雨点一样的划痕磨损现象。”上海上影数码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东茸介绍道。

数字发行成不二选择

而在拷贝发行领域,数字化更成了制片方的不二选择。中影集团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数字放映省去了胶片拷贝和运输产生的成本。制作一个胶片拷贝的成本是8000元到10000元,加上运输成本,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近年中影制作的《南京!南京!》和《赤壁》等大片,全国拷贝发行数量都超过了1000个。

据媒体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的《让子弹飞》,胶片拷贝只有500个,数字拷贝则高达3200个,产出了影片70%以上的票房。此前《功夫之王》曾创纪录地制作了近700个胶片拷贝,有人质疑,仅此一项投入就足够拍一部小成本电影了。“一些大片目前还在发行胶片拷贝,原因是有些影院还保留了胶片机,他们追求的是全覆盖。这部分占市场比例非常小,仅有1%-2%左右。”刘洪鹏说道。

而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未来电影传输即将走入卫星。中国电影发行方式告别硬盘拷贝和快递寄运,通过卫星传输可以直接将电影拷贝发送到指定的接收终端。预计到8月份,全国将建成70-80个数字电影拷贝的下载点。我国自主产权的大容量文件无损耗无线远距离传输技术是卫星传输电影拷贝的关键技术,即将在8月24日-27日召开的BIRTV展览会上得到全面展示。

不久的将来,观众将告别“胶片感”,但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化电影更方便的后期制作、更小的制作和传输成本、不会失真、更利于防止盗版、画质不断提升等因素,将成为产业制胜的法宝。

影院“被迫”接招

有消息显示,目前中国平均每天新增4块银幕,其中90%以上为数字银幕。电影院这一终端完全实现数字化放映,才意味着数字电影产业时代的到来。

“我们的影厅设备基本全‘数字’了。胶片机保留了一些,用于特殊需求。”时代华夏今典院线公司营销策划部总监马贺亮介绍道,目前国内院线流行两种标准,一种是以1.3K数字机为主,用于放映国产片和批片;另一种则是以2K数字机为主,用于放映好莱坞大片。根据市场不同,影院将选择不同的配置。“目前国内的电影制作方都已经掌握这两种技术,1.3K制作技术在国内已经相当成熟,2K是主流,还能兼容国产片,但成本是1.3K机的几倍。”近年来,今典集团通过继斥资6亿多元与中国电影集团合作“中影今典数字影院”、在全国高端影院中铺设蒙太奇DCI-2K数字电影放映机,并与北京电影公司进行合股改制后,今典影视传媒集团在推进数字放映进程中动作越来越快。2009年就完成了数字覆盖率达70%的票房银幕,并于2010年底前完成数字电影放映机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的铺设。

“我们90%以上影院配置了数字放映机。”刘洪鹏介绍道,目前一些老影院遗留下来的胶片机还存在,而在影院革新过程中,不放心全数字投入,胶数双机的也有,但胶片机和1.3K以下标准的数字机总体比例不到10%。

对于影院数字化的进程,刘洪鹏表示,虽然是源头胶片片源截流使得影院被迫应招,但从大趋势看,影院设备升级是大势所趋。虽然政府并没有为电影的数字化进程制订日程,但电影专项基金会对配置数字机的影院进行奖励,各地政府也有相应政策激励,使得这一进程加速。

中国数字电影10年路

国家广电总局几年前就下达了“15年之内实现所有电影胶转数”的要求,显示了数字电影免冲洗、无污染、零存放的技术趋势。

2001年数字电影在中国开始进行实验性放映,2002年中国安装了第一套投入商用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2008年底中国银幕超过4000块的时候,全国的数字银幕仅有800来块,不足1/5。2009年6月,中国的数字银幕超过1000块,仅次于美国(5242块)居世界第二。发展至2010年底,全国2K数字银幕已经达到4300块,接近中国银幕总数的一半,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平均每天新增4.2块银幕,其中九成是数字银幕。

涉及庞大系统标准改变

“胶转数”技术难以一蹴而就

“国内一讲到数字就认定数字要取代胶片,究竟能否取代,或者能够在什么程度上取代,言之尚早。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技术问题解决了,还存在有个人喜好的差异,即使数字技术全部达到了取代胶片的程度,还有一部分人就像喜欢唱片,正如有了CD、MD等,仍有人愿意去听最原始的黑胶唱片。”对于所谓的年底前所有胶片制作将被数码取代一事,长期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的影视制作人晓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尽管有成本问题摆在眼前,但晓东对胶片的眷恋毫不掩饰。在他看来,电影数字化其实可以类比相机数字化的进程,现在数字相机已经如此发达,但光学相机还存在,彩色反转片的拍摄仍然是摄影中的高端。目前的技术手段下,胶片的艺术感觉是数码无法替代的。不同种类的胶片、不同的使用方式以及不同的摄像机,在成像后都会产生各异的颗粒和色彩倾向,这形成了胶片多变的“性格”。“在胶片中,你可以感觉到影调微妙变化,正如做陶罐,手工制作的艺术感更强,更有味道,机器做出的尽管造型完美、无懈可击,但少了人情味。手工制作正是因为有了瑕疵、个性,承载了制作者情感变化,因此艺术感变得触手可及。”

追溯到根本在于成像的差异,数字成像的最小单位像素,将细节放到最大,基本形态是方形或六角形的,影像之间的衔接是马赛克状的。而胶片衡量成像的基本单位是光密度,即便放大到无数倍,也绝对不会出现有棱角的边缘。胶片润泽如丝绸,感觉是柔和的、人性化的、暖的,而数字则是精确的、机械的、冷的,甚至精确到没有了艺术家的手感。由人控制的是艺术,由机器控制的只能说是工艺。“因此,即便在技术上可以弥补,但在艺术感觉上的差距,数字永远无法达到胶片的水准。”

也正因如此,对于胶片时代成长起来的摄影师来说,往往会觉得数码影像的“内涵”不够,这正如数码和模拟录音,有人就喜欢橡胶唱片特有的“木味儿”,听久了会有静电劈啪的响声,如醇酿般让人眷恋。然而数字的低成本和拍摄随意性,使得胶片相对于数字成像的色彩细腻还原等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都在计算成本,可还有另一个成本不得不算。”晓东分析,拍胶片可以不考虑工艺流程。因为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洗印厂去冲洗,工艺流程是一致的。而在做一个电子影像产品的时候,思维方式则应该完全反转:从终结点开始往前捋,那就是最后完成一个东西,要交一个什么带?如果成品是标清的BETA带,而标清的BETA带是在模拟的系统播放还是在数字的系统播放,然后以此为起点开始反算拍摄工艺流程的所有阶段是不是走得通。在哪个机房剪接、在哪个机房做配音、在哪个机房上字幕,使用系统是不是都一样。关键是此时涉及提升的成本,是否也计算在内?

此外,还有格式问题,如今的电子系统里格式纷繁复杂,这也成为数字影像制品不安全的一个隐患。有些格式恐怕后期棚里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搞不清楚。出于商业竞争的考虑,各种格式是有微妙变化的,兼容与不兼容成为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有监视器的标准问题,在数字阶段首先要强调的标准就是监视器。监视器不准、不能统一的情况下,到后期制作必然一塌糊涂,因为基本点就是错的,而国内监视器几乎全部都是不标准的。

无论如何,数码与胶片的更替正在进行。正如摄影术的发明并未导致绘画的消亡,它们只是人们在使用工具上的变革,而不是最终取代。摄影本身想要表达的语言依然是镜头背后的主旨,无论数字还是胶片,都无法对表达构成阻力,情感、风格、趣味的改变是技术改变的最终动力。


上一篇:

《美人鱼》北美上映成限制级 外媒给好评

下一篇:

《神奇四侠Ⅳ》剧情介绍
标签:影视娱乐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