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欧派看图网>娱乐八卦>娱乐 > 《1942》展现出的中国式的灾难,让人既揪心又无奈

《1942》展现出的中国式的灾难,让人既揪心又无奈

查看:573 / 更新:2022-02-10 19:47


电影烂番茄 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今年过年的时候,冯小刚的朋友转发了一条他的朋友圈:


趁着最近《八佰》火热,我又翻出了这部作品《一九四二》看了好几遍。

冯导说的“幽默感”并且有看到几处,但看完每一遍,嘴里都泛着苦,眼角都流着泪,心里都淌着血。

这是一段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历史:

《一九四二》


它讲抗战,又不讲抗战,至少我问了身边的很多朋友,他们对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事一无所知。

1937年南京大屠杀,我们的同胞死去了30多万;可1942年河南大饥荒,这个数字扩大了10倍,是300万


这样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海报里把人和蝗虫结合在了一起——

一方面,因为大饥荒有蝗灾的原因;另一方面,当年逃难的人们就像蝗虫一样,走过的地方寸草不生,连树皮都会被扒完吃掉。

而电影《一九四二》,讲的就是这件事。


电影以蒋介石的一段抗战宣言开场,之后接入旁白:1942年冬到1944年春,我的故乡河南,因为一场旱灾,发生了吃的问题。

随后旁白继续说了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的大事:


每一件事,看起来都比吃的问题更大,但电影的镜头,偏偏就对准了这片农村,这几个个体。

河南大灾,人没饭吃。

地主范殿元(张国立 饰)叮咛自家长工栓柱(张默 饰)盯紧仓房,因为全村仅存的粮食都在这儿了。


栓柱说仓房有人,范地主过去看,是自家大公子准备对前来借米的同乡花枝(徐帆 饰)揩油。

范地主没管,骂骂咧咧离开了。


揩油被一声“贼人来了”打断,附近的相亲镰刀锄头成群结队要到地主家讨吃的。


范地主一面让栓柱快马报官,一面假意请寨子下的饥民进庄吃饭。


席间,栓柱跌跌撞撞跑进来,大声喊说日本人过兵,我过不去。


这一喊不要紧,饥民听到地主背地里报官,全都抄起家伙开始干。


地主家乱作一团,抢粮的抢粮,杀人的杀人,就连地主的儿子,也被饥民扎死了。


暴乱过后,范地主家粮也没了,家也烧了,只能牵起马车,戴上细软,领着怀孕的儿媳、读书的女儿和老婆,开始了逃荒之路。


与此同时,给范地主打工的长工和佃户们也都开始往陕西逃荒,其中就有花枝一家。

她丈夫叫瞎鹿(冯远征 饰),是地主家佃户。


几百万人扶老携幼,就这样踏上了不知道死活的逃荒之路。


瞎鹿家穷,走没两天,家里的粮食就吃光了。


路上不断有人饿死,死不瞑目。


瞎鹿的老母亲又得了重病,为了换口吃的,瞎鹿准备把女儿卖了。


结果惊醒了花枝,花枝大闹:就是把她拍死,也不能把她卖了。

旁边的范地主看不下去,借给瞎鹿一碗小米。


第二天逃荒,前线退下来的士兵和难民挤在一起。

地主问:你们这是打输了还是打赢了啊?

大兵回答:当然是打赢了。

地主又问:打赢了怎么还往后跑啊?


其实国军这边已经战略放弃河南了,日本人用6万人占领了拥有40万守军的河南。


一下子成了敌占区,日本轰炸机见逃难队伍里士兵比平民还多,开始投弹轰炸。

一轮炸下来,没剩几个活人了。


被打慌的大兵开始抢难民,抢车马,抢女人,范地主的所有家当都被抢走了,现在和瞎鹿他们一样,成了真正的逃难者。


轰炸过后,一地的残肢断臂,瞎鹿的娘也被炸死。


花枝却说:死了好,死了不受罪。


逃荒路上不仅有吃的问题,还有随时出现的轰炸和动不动就杀人的乱兵。

这两个家庭八口人,能逃出河南吗?剩下的留给大家自己去看。

纵观这十年的战争历史片,《一九四二》仍然是最好的之一。

至少在普及历史常识上,它把1942年河南那场地狱般的大饥荒,第一次以院线商业片的形式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平时不怎么读历史的人,除了小初高历史教科书之外的历史知识,可能了解不多。

而一个完整历史观的构建,是需要《1942》、《八佰》这样的历史事件去补充的。

虽然电影有艺术化处理的成分,但至少看完电影,或者看电影之前,不少观众会去做功课,去了解电影的背景,以及电影中提到的人和事。


这本身也是历史战争电影的最浅层价值所在。

整部《一九四二》的每个细节,也都能看出冯小刚导演的诚意所在。


影片的调色很有民国风,就连电影里出现的字体,也是一眼就能让人想起那个年代。


片子是分成两条线索拍摄的,一条是范地主和瞎鹿两家人的逃荒,另一条是国民政府对抗日和对饥荒的态度。

所以电影中的场景在河南和重庆之间不断切换,你时不时就能感受到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画面和色调对比。

也许前一秒是易子而食的惨景;


后一秒就是富丽堂皇的酒店。


虽然导演的镜头语言非常平实,但这种运镜和转场造成的感官冲击,依旧震撼人心。

电影仿佛在用最简单不过的对比告诉我们关于世界的真相。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生活的年代和所谓更先进的民国,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


这种大冷色调和大暖色调的对比,也在隐隐为观众酝酿着某种情绪,以迎来剧情高潮的情感爆发。

上层领导者对国家政治、国际格局及政府民生的夸夸其谈,和逃荒者对这顿饭吃啥,下顿饭又吃啥,我们到底去哪儿的纠结讨论,在对比中形成一种奇怪的张力,从而构成了整部《一九四二》的情感底色。


比起同情,我们大多感受到的是震撼,难以置信。

可这也正是每个观众面对的矛盾,既不相信电影里的事是真的,又无法否认1942年这段历史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拧巴,让《一九四二》比起其他充满反战情绪的电影更有力量。

它让我们相信,生活在现代优渥条件里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幸存者。


除此之外,《一九四二》更伟大的,是通过历史背景,将焦点集中在每个个体身上。

300万,历史里的一个数字,现实中是无数家破人亡。

而影片中的范地主、瞎鹿、栓柱、花枝、星星、老马,就是这冰冷数字下的个体。


饥荒最恐惧的是什么?

不是让你体会到肌体的饥饿感,而是人性的异化。

它让人类失去日常生活规范的束缚,异化成另一个陌生的物种。

卖女儿,自愿卖身,失去信仰,肆意抢夺烧杀,甚至吃人。


很多人诟病《一九四二》不够大胆,因为片中只有狗食人,没有人食人。

惨烈不一定要用镜头直观表达,也要考虑观众的承受程度。

如果你足够仔细,你会发现电影里有很多关于吃人的隐喻。

花枝的老公瞎鹿死的时候,是被逃兵一枪托砸进了准备煮肉的锅里。


导演还特意给了一个特写。


第二天,花枝范地主一行人怎么找都找不到瞎鹿,花枝说:


影片末尾,范地主和小女孩一路往回走,通过旁白可以看到他们活了下来。

可灾民所过之处,树皮都没剩下,他们靠什么活下来的呢?


日军在进攻河南的时候,就是通过给灾民发粮食取得民心。

冈村宁次在飞机上说:首先他们是人。


正因为是人,日本人的这种攻心手段才有效。

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弱点,也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力量。

求生欲会压倒一切,道德建立起的秩序瓦解,在饥荒中人的社会性已然消失。

亲人的死去让血缘纽带组成的种族群体关系也同时消失,饿到极致,人身体里只存在兽性。


要饿死还是要做汉奸,栓柱和老马是导演给出的两个答案。

老马纯粹是求生欲,是本能;而栓柱,则是为了诺言和尊严。


对我们来说,没饿到那个程度,没处在影片情境中,单靠理性思维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公平的。

面对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冲突,在当时的情况下,两种选择,人性使然。

即便全片展现出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黑暗和灾难,但不可否认,在冯导依旧留下了孕育新时代的希望。


随着范地主和花枝的家人相继死去,传统的血缘关系的亲情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责任、爱和悲悯为家庭维系纽带的现代认知的诞生。


花枝跟栓柱做了一天夫妻,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了他;

栓柱为了两个孩子,不惜与日本人拼命从而被杀。

这种超出血脉维系的家庭心理认同被逐渐建立,家、家族和家国的意义,在影片末尾这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电影最后,范地主绝望得走上了返回河南的路,就为了能死的离家近点。


但一个死去母亲的小女孩,改变了他必死的信念,成了他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我想,这种新的维系关系,新的认知,新的纽带建立和文明探索,才是《一九四二》的内核所在。

这也是我们中华文明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原因。#影视杂淡# #最爱的国产战争影视剧#


本文作者是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娱乐深度好文~~

上一篇:

65岁张国立近况,头发花白驼背明显,下车需搀扶状态大不如前

下一篇:

反转??张铭恩被冤枉了??
标签:地主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