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欧派看图网>社会新闻 >杂谈 > “50后”到“90后”第一份工资的回忆

“50后”到“90后”第一份工资的回忆

查看:674 / 更新:2022-04-09 19:33

“50后”到“90后”第一份工资的回忆

“70后”的首月薪,普遍在千元以下,但相对当时的消费水平,工资还是比较耐用的。那时,工资补贴家用的观念开始淡化,花钱的选择也开始丰富起来。

对于“70后”来说,首份工资用来干啥?分化开始拉大,找个70、71年的与79年的可能活法完全不同而且,在他们中有不少已经是独生子女。所以,首份工资贴补家用的观念开始淡化,而且花钱的选择比起上两代人极大地丰富了:很多人开始攒钱准备继续出国深造;有远见的在家人的帮忙下买了套房,日后证明这一决策无比英明;也有人给自己的电脑升级换代,彻底告别486时代……

对他们来说,首份工资买个自己心心念念的奢侈品也很正常,不过,当时的奢侈品并非是现在动辄万元以上的LV包包、爱马仕皮带,而是一条几百元的美国品牌牛仔裤、一双心仪很久的亮色高跟鞋。整体来说,他们对物欲的掌控拿捏的不错。

“70后”故事

“70后”工资存起来以后买房子

严女士1970年出生,属于“70后”的第一批。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她,分配在杭州一家医院。严女士说,她的第一份工资有100多元,当时全部用于自己杂七杂八的生活开销了,还有些不够用。“幸好当时都住单位的集体宿舍,不用担心租房的问题,否则就得靠父母救济了。”

而1973年出生的李先生,显然看得更远些。他说,那时瑞安房价还不算特别高。1994年开始工作的他,工资除了留下少量零花钱,他全交给了老妈。5年后,李先生在瑞安市区买了套房子,花了近15万元,没贷款。现在看来,这显然是个明智的决定。当2004年,李先生把这套房子卖掉后,卖房子的钱已经可以用于买两套房子的首付,父母一套,自己一套,而他每个月只需还1000多元的贷款,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上海人:名校优势体现在薪金起点上

1976年出生的小吴是独生子,但他回忆同学中也有有兄弟姐妹的:“当时在学校里老妈就管得很严,动不动就说不好好考个好学校,以后扫马路。果然,一毕业,差距就开始出来了”

据小吴说,自己小学时的玩伴中,复旦大学毕业的一开始工资就能拿到3000元。像他这样普通本科院校的也就一千多一点。最重要的是:“工作开始挑人了。”小吴回忆,自己拿到的第一份工资虽然只有1200元,但这是每天六点半起床,从通河新村挤95路再转车到城隍庙辛辛苦苦赚来的,“而且如果我不做了,应届大学生多着呢,都在后面排队。”

小吴记得,对外表还挺在意的他花了300多元买了条当时年轻人中比较流行的第五街牛仔裤,很是宝贝:“当时不懂嘛,牛仔裤还用来烫一烫。”

后来最终选择去德国留学镀金的小吴如今已经在杜塞多夫定居,已成为一双儿女父亲的他回忆:“好像从我们的第一份收入开始,竞争就异常激烈。我后来每年回上海探亲,就觉得都市人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东西也越来越贵。”

非上海人:工资用法完全不同

“相比我们,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真是太幸福了。”今年38岁、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曹先生是新上海人,虽然户口早已到了上海,但回首自己的第一份工资,他觉得名校硕士学位的他在同龄人中毫无优势,在生活质量上比不过职校毕业的本地人。

“当时起薪是2000元,我还帮朋友的公司打打杂,赚点零花钱。虽然在当时算挺‘富裕’了,但我跟女朋友都是硕士毕业,年纪已经不小了,家里催着结婚,租个房子就要近1000元,收入直接打对折。”曹先生回忆,“我的第一份工资的近一半就直接贡献给房租,而且当时因为有结婚压力,总不能花媳妇的钱,所以对自己很‘抠门’,最窘困的时候身边的本地同学叫出去‘撮一顿’都不想去。”